首页 高校 西京学院毕业生赵一凡“用其所学,尽其所能”

西京学院毕业生赵一凡“用其所学,尽其所能”

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全球每年被拐卖的儿童不下百万,据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年全国各地拐卖儿童案件共计1,500起,涉及儿童2,600名,这在向我们揭示着“拐卖儿童”的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

西京学院美术学专业的2023届毕业设计展览上有这样一幅特别的作品——《宝贝回家》,吸引着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驻足而观。

《宝贝回家》赵一凡

艺术与公益,分别是美与爱的化身,二者结合所创造的价值与意义是不可比拟的,艺术可以为公益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与此同时,艺术情怀和艺术价值又将作为公益传播的介质。

这幅作品,出自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1903班的赵一凡之手。她以木刻版画和丝网版画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12个年龄各异的被拐儿童,从远处望去,这12个二维码对应着12个儿童的画像,只需用手机扫描其中的二维码,便可以了解到这些孩子的详细信息。“我想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西京学院美术学专业2023届毕业生赵一凡谈到。

怀着公益的心,赵一凡一直在出发

志愿始于心,奉献在于行。大学伊始,赵一凡就加入了校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从小就喜欢小孩的她热衷于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一次叫“星星家园福利院”的活动中,她接触到了那些被拐卖后遭到遗弃被福利院收养的孩子们。当她见到这些孩子的时候,就感到心中一阵揪痛。孩子们非常乖巧,懂事得让人心疼,看着他们稚嫩的脸颊,她在想,“如果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就好了。”后来她便经常参加这类活动,当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时,她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西京学院南门

以心渡心,才是艺术的终点

艺术创作不是隔岸观火,要的是真情实感。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西京学院重点院系之一。着力打造具有“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人才培养特色。“我是大四的时候才接触版画的,再加上我一直在关注拐卖儿童这类事件,后来就在想如果将这两者结合在一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赵一凡聊起毕业设计创作的缘由时说到。“从构思到真正完成毕设,我最想感谢的人就是丁老师,我的毕设导师。”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有限的路程,无限的责任,爱的教育与知识的启蒙同样重要,心与心不断靠近的时候,就是最美好的相遇。最初赵一凡选定以版画为毕业设计的时候,丁老师告诉她,这个想法值得一试,但有一定的挑战难度,如果你决定尝试,老师会陪着你一点一点打磨。

赵一凡,《天于山远》

木刻版画是一种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单单这个刻板赵一凡先后就刻了30多个,有一处失误就需要推翻重新再来。扫描后的那详细信息页面,更是废了不少功夫,字与画分别使用阴刻和阳刻,有时需要把两者相结合,又或是交替使用。

“大概站在一米开外,参观的人就能看到那些由码点聚集成的孩子图像,人们就会好奇二维码里面的故事,从他们举起手机扫码的那一刻开始,我的这个作品就是成功的。”相较于以往偏向于平面设计类的公益广告,在赵一凡看来,有了版画的加持,公益广告才会更具有冲击力。

时间无法冲淡的,是亲情的纽带

天下无拐,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每个被拐儿童的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电影《亲爱的》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一开始总有人为了悬赏金骗我,让我跑这跑那的,那时候我就在想,你说这人怎么这样,我都这么惨了你还要来骗我。可是后来,人家都不来骗我了,没有一点消息,发出去的寻人启事石沉大海,这时候我就在想,其实被人骗骗也好啊,这样至少还有希望。”那些能回家的孩子无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但是在现实里,丢失的孩子一旦在有效时间里找不到,就很难再寻找到了。只有严守法律红线,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拐卖儿童案件,震慑人贩子,让法律和制度真正成为强有力的打击手段,才能让悲剧不再上演。

赵一凡,《生机》

也许这就是教育的意义,西京学院毕业生赵一凡用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为社会贡献一点属于自己的力量。(来源 西京学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