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师 西安欧亚学院王艳:放下“天生骄傲”,构建校企“共同体”

西安欧亚学院王艳:放下“天生骄傲”,构建校企“共同体”

在西安欧亚学院开放办学的道路上,每一位师生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与贡献者。在建校27周年之际,该校开设“开放之声”专栏,以师生个体的视角与亲身经历,窥见学校在开放办学之路上所做的探索、努力与成果。首篇邀请到西安欧亚学院校长助理、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艳,听她以“校企合作”为主线,诉说自己与欧亚的故事。

王艳对于高等教育领域“开放”的认知,源于一次外出考察。

2012年,她随学校一同前往台湾学习交流,8天时间走访了10所院校,当地的老师们热情地向他们展示学生们的学术海报、学校自己酿的啤酒、做的布丁,分享自己如何研发有机肥料种出无公害的茶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蜡染,怎样带领学生参与社会话题、解决企业问题、参加外界活动……

当地学生和基金会联合,正在进行义工活动

从来没想过大学和社会能如此的‘近’,老师还能这么当!从那时起,我就觉得教育是件特别伟大的事,我们应该开放心态,和外界主动交流起来,将有益的要素尽可能多地吸纳进来,一定大有作为!

犹如“精神洗礼”一般,此次考察打破了她对大学的刻板印象,开始主动、深入地思考大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以及身为老师的自己,能为社会做什么。

此次之行,最令王艳印象深刻的是朝阳科技大学

随着学校“应用型”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为了更好地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她当时所在的金融学院喊出了那句内部广为流传的口号——“走出东门外,伴随企业一起成长”,昔日的疑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为此,学院基于自身需求,建立精准化校企合作模式:

“分层分类”校企合作模式

与行业头部企业携手,引进人才培养标准。“顶尖企业往往能够代表一个行业的水准,”王艳解释道,“通过引入该类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需求,能够让学院每一位老师知道行业和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画像是什么,促使专业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和能力出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成长质量。”;

和区域骨干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包括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通过订单班联合培养人才、共同开展研究、建立实训基地等等,以良好的合作模式让企业的先进理论融入教学,并在学校开展的教师“旋转门计划”下,让老师前往该类企业挂职锻炼,积累行业经验,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面向中小型企业开展社会服务。该类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主力军,学院大力发挥高校科研与学术优势,依托省级科研团队对企业开展项目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等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总结案例、反哺教学。

王艳正在走访企业

长期实践发现,校企合作不仅能让企业低成本获得高校的智力支持,更能促进应用型师资培养,让教师得到历练,并将市场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最终赋能学生高质量成长。而这正是欧亚倡导的“成就企业,成就教师,成就学生”。

与之相伴的,是老师们的心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王艳回忆起“走出校门”的经历时说道: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自带‘光环’和天生骄傲。一开始做校企合作时,很多老师们不理解,而且也很担心自己一直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与企业融合。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学校不仅为我们精心挑选价值观相同的企业、聘请优秀企业导师进行辅助,还在校内建立后备‘智囊团’,贴心地帮助大家迈出第一步。

而当我们真正进入企业后,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解决问题、服务客户中迅速提升。大家都反馈,以前只知道自己善于教书,但到了企业后,‘天花板’在不断被突破,能力在不断被打开,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般经历了二次成长,倍加感谢学校当时做的开放决定。

不仅如此,校内的工作室也开始变得十分“抢手”,晚上教学楼的灯都比以往亮的更多。

“去了企业锻炼后,大家都特别有干劲儿,老师们都在琢磨如何将自己做的案子转化为教学实践。”而这些基于真实项目和问题的研究,让师生们都充满了兴趣,工作室里经常如火如荼,人才培养质量也在无形中直线上升,创造了多年来欧亚学生雇主满意度达97%以上的好成绩。

基于真实项目而在校内成立的商科工作室

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学院还创新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和联合研究中心。

在这里,老师、学生和企业员工一起完成承接真实项目,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共同培养面向未来的应用型人才。很多企业人员因为平台的联结,而有了深入了解欧亚的机会,进而纷纷选择加入欧亚,实现教育理想,无形中为学校高质量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输送人才大军。

学生们正在进行项目实操

回顾多年开放历程,王艳用“互助共赢”一词来形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影响:

对于学校来说,开放让欧亚和政府、企业建立起了协同创新发展的共生体系,让学校可以深深地嵌入至社会环境中,帮助企业乃至区域解决问题,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而在此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也从过去简单的备课、教学依据教材,转变为必须前往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培训、承接项目并转化为教学成果,能力和视野不断被打开,成为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当我们的教师队伍完成转型后,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也随之改变。从过去毫无压力、依据教材做作业,到现在不仅要学习课程,还要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向企业,参加真实的外部项目,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迁移……一个全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就此形成。

而在所有的收获里,最令我们欣慰的,不是成功服务了多少个项目、取得了多少的成就,而是学生们真正喜欢动起来了。

近年来,商科学生在诸多全国性赛事和专业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

纵观现代社会运转模式,高校和企业、行业犹如“共同体”一般,学校发展离不开企业支持,企业前进离不开高校智力,唯有彼此相融、互相促进,才能获得长足发展。未来西安欧亚学院还将继续夯实和企业、行业、政府间的联系,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深化开放办学,为区域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来源 西安欧亚学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