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 区域价值升级 航天基地迎来投资新热潮

区域价值升级 航天基地迎来投资新热潮

11月30日,《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行动计划》由西安、咸阳、铜川、渭南和杨凌示范区共同制定。

其中,共谋共建,成为西安都市圈发展关键词。其重点,则围绕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实现都市圈1小时通勤、创新跨区域教育合作方式等内容展开。

无独有偶,今年九月,为有效衔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调城市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统筹,西安市发布七大功能区,为各区域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就在《行动计划》发布的同一天,西安市挂牌成交1宗38.859亩商住用地,位于航天基地航拓路与神舟大道十字东北角,共吸引了三家房企参拍,最终某地产公司以成交总价款81000万元溢价竞得,溢价率8%。

其实这一天,对航天基地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2006年11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航天基地为以航天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7年来,从静寂土地发展成为如今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航天基地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互兴共荣,一批投资大、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这片热土。

为了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航天基地脚步稳健、目光笃定,明确了“2+4+2”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支柱产业引领、推进航天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两大支柱产业产值翻番,紧盯国家战略指引下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稳步加快智能终端产业、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卫星应用产业、物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升级、促进研发设计、软件及信息服务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精准招商“补链”产业集群——今年以来,航天基地深化实施全员招商工作机制,紧盯区域招商目标,加速省属市属国企靶向招商,瞄准以及有资产购置实力的企业,采取敲门拜访、邀请企业来访、集中推介等多种方式,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推介航天基地优质资源,吸引央企及省属国有企业重大项目落地,实现优质资产盘活增效。

产业载体“加码”项目建设——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等8家国家队和银河航天、星际荣耀等4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形成了航天产业从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卫星有效载荷研发与制造,到航天器在轨测控管理,卫星数据应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布局。隆基绿能、国家电投、陕煤新能源、美畅科技等50余家新能源企业,形成了“大项目带动、全产业链并进”的良好态势;随着荣耀全国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带动物联网、大数据、软件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此外,填补了西北地区大型算力基础装置空白的西安先进计算中心,助力西安航空航天、先进制造、

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添彩”产业生态——航天基地拥有充沛的科教技术人才,毗邻西安大学城,覆盖40余所高校、30万人师生规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创新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0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0家,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占比46%。每万人专利拥有量47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

产城融合“绘就”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基本保障,航天基地以“增绿色、兴活力、添时尚”全力增进民生福祉,以城兴产,以城育产,不断加快推进城市“微更新”,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运动公园、绿色廊道、健身设施遍布;“城在园中、人在林中”建设公园城市;每千人拥有学位数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三甲医院在内的8家医疗机构投入使用……一幅产城融合,产强城美的航天画卷徐徐铺开。

一组数字彰显了近年来航天基地产业的深厚“内力”:2022年,航天基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96.98亿,增速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二,总量位列全市开发区第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31.5%,连续跨越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大关。2023年,航天基地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899亿元。今年西安航天基地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西安唯一。

坐拥西安南阳台,教育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宜居,发展要素集聚,投资价值可期……当前,航天基地一期地块城市能级不断发力、最大限度兑现城市价值,有力拉动二期发展,主城繁华与区域发展红利在航天基地二期如何演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