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中 定军山:忠魂宿而浩气生 ——寻访诸葛亮长眠之地

定军山:忠魂宿而浩气生 ——寻访诸葛亮长眠之地

公元234年秋,“郁屈如长蛇”的陕西宝鸡岐山五丈原一带,“云何西风至,忽已落大星”——毕生致力于收复汉室的蜀国丞相诸葛亮,于呕心沥血间油尽灯枯,卒于北伐曹魏的军帐之中,时年五十四岁。

定军山
武侯墓

彼时,蜀魏大军正如铁马云雕般对峙于渭水两岸,壮志未酬的诸葛亮留下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

“天汉遥遥指剑关,逢人先问定军山。”定军山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属巴山支脉,是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所在地——公元219年,蜀国老将黄忠于此刀劈夏侯渊;诸葛亮数次北伐曹魏,在此“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丞相葬此地后,后主刘禅又下诏“近墓立庙”,于山下建起了“天下第一武侯祠”……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功盖三分国”“丹心壮蜀疆”,以文经武纬的名士风范备受后世敬仰。得益于他的卓著声名,千秋以降,定军山也因丹青落而草木长,忠魂宿而浩气生,成为无数后人谒英雄、仰大贤之地。近日,记者寻访定军山,于缕缕馨香中感孔明遗风,在森森翠柏中听三国铮鸣。

墓高汉水边 芳草满军山

一尖朝上,三尖撑地,推倒立尖,下尖又起,状若荆刺,实为暗器——这种名为铜蒺藜的三国时代“仿生武器”,收藏于勉县博物馆。在刀光剑影的冷兵器时代,这种源于野生植物白蒺藜的防御暗器,多抛于战地、险径,用以刺伤马匹和士卒,以阻止敌军冲锋陷阵,民间又将此称为“扎马钉”。

“史料记载诸葛亮曾在定军山下令蒲元等工匠铸造刀剑、弩机和铜蒺藜等兵器,所以今天的定军山区域时常还会发现‘扎马钉’等三国文物。”勉县博物馆副馆长肖勇勤说,“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病卒五丈原,蜀军退回汉中时,司马懿驱兵追赶,长史杨仪于退军道上‘多布蒺藜阻道’。”

“一页风云散,变换了时空。”小小的铜蒺藜,犹如历史残留的一个个足印,折射出汉江两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般的三国故事。

定军山大战发生于公元219年,是兵法上“以正合,以奇胜”的生动实践。彼时,为争夺汉中,刘备率万余兵马猛攻张郃不克,遂火烧曹军大营,张郃告急。刘备调虎离山,声东击西,趁夏侯渊领兵增援之际,设伏兵于定军山下之走马岭。短兵相接之际,占据高地的老将黄忠“乘高鼓噪攻之”,以俯冲之势将夏侯渊刀劈于马下,刘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金鼓震天动,一刀酬汉鼎。”作为曹刘之间的巅峰对决,定军山大战为刘备全据汉中奠定了基础。此后,通过阳平关之战等数次拉锯,曹操被迫放弃汉中。公元219年七月,刘备“社坛场,陈兵列阵,群臣配位”,在勉县自立为“汉中王”。自此,汉中与蜀地连为一体,魏、蜀、吴渐成鼎峙格局。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公元227年,在平定南中以后,肩负辅佐少主、安国兴汉重任的诸葛亮上奏了流传千古的《出师表》,北上蜀道咽喉汉中,并以此地为战略桥头堡,开起了“八阵风高蛇鸟列,千山粟云马牛间”的伐魏征程。

“公元227至234年,诸葛亮在定军山‘筑督军坛’,为训练蜀军,还在定军山下‘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勉县三国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郭鹏飞说,现在定军山下武侯坪一带还留有八阵图遗址。据清朝李复心图考,阵法有方阵法、下营法、骑兵滚阵法等,可使军队“行则为阵、止则为营”。

在郭鹏飞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曲径通幽的黄尘古道,寻访汉江之侧的定军山。当年出师地,郁郁锁烟云。这里山形水势,古貌犹存,依稀间仿佛仍能感受到当年卧龙先生在此“顾瞻三辅间,势若风捲沙”的名士气象。主峰南部的仰天洼,周长达1.5公里,形似天然大锅底,可屯万兵。当年,诸葛亮曾在此驻军,为解决饮水之困,开凿了“诸葛井”与饮马池,这里至今水源茂盛,常年不枯。

遮箭牌、斩将桥、督军坛……这些见证了兴亡盛衰的三国旧迹,于无声中诉说着曾经的金戈铁马,风云际会,让海拔仅800多米的定军山似乎也有了千仞之势,万丈雄姿。狼烟远去,当年定军山下曹刘激战之地走马岭一带,如今青山如碧,芳草满川,绿水人家绕,青瓦出良田。霜害少,风力小,耕地集中,灌溉便利,造就了汉中富庶图景。

作为鱼米之乡,汉中盆地亦是诸葛亮北伐曹魏的粮草供应基地。首次佯出褒斜道,二次兵走散关,围攻陈仓……北伐需要翻越秦岭,走的多是斜谷栈道。为了克服山路崎岖、运粮不便的难题,诸葛亮在定军山下黄沙镇一带休士劝农,兴修水利,发明了运粮工具木牛、流马,其载重量约四百斤以上,每日“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还在此改制了“十矢俱发”的“连弩”。

“汉相忠魂何处求,定军山北锁松楸。”定军山下的武侯墓冢高6米,周长64米,呈汉代覆斗式。坟头长有两株汉代桂树,树龄有1700多年,冠幅达20余米,枝繁叶茂,团如车盖,史称“护墓双桂”。“桂树植于武侯墓前,寓意武侯高风亮节,遗香千载。”勉县武侯墓博物馆副馆长徐建文说,这正如于右任先生在《谒武侯墓》诗中所写:老桂军山伴武乡,千年坟上并生香。

后世评价诸葛亮,多将其一生划分为“早年隐居襄阳、壮年入川治蜀、晚年北伐曹魏”三个阶段,其中成都是蜀汉首府所在地,诸葛亮在此“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使民“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正因如此,其死后为何选择定军山为归葬之地,引发后世诸多猜想。

“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军山。”武侯墓中后人书写的这副对联,或许亦是孔明先生临终所想。“定军山之战,促成了三国鼎立;8年北伐期间,汉中作为军事基地,又是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希望寄托地。”郭鹏飞说,病逝五丈原对于诸葛亮而言,是出师未捷,功业未成,以致忠魂难安,遗命葬定军山有激励将士继续北伐,不忘统一大业之用意。

沔上祠墓古 参天桧柏森

由于生前颇得民心,诸葛亮葬于定军山后,举国要求为其建祠立庙,朝廷以不合礼秩而不允,致使坊间祭于街头、祀于巷陌,持续近30年。公元263年,文武官员联名上书,要求为亮修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后主刘禅遂下诏“于沔阳,近墓立祠”,勉县武侯祠由此成为全国最早、唯一由皇帝敕令修建的武侯祠。

“武侯遗庙汉江南,乔木参开锁翠岚。”据史料记载,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汉江南岸、定军山下的武侯坪,明正德年间迁到现址——此地原为三国时期之阳平关,是武侯驻军之行营、相府所在地,东邻马超祠墓、刘备社坛处,西有诸葛读书台,南依定军山,北望天荡山,整体建筑规制宏大,布局严谨。

“作为诸葛亮行辕相府故地,勉县武侯祠整体建筑沿中轴线直穿七进,大都三院并联,现有古建30余座150余间。”勉县武侯祠博物馆讲解员张家笑说,与全国多地武侯祠不同的是,勉县武侯祠为体现诸葛亮北伐遗愿,营建时将传统的坐北朝南改为坐南朝北,大殿前的钟鼓楼位置也由东钟西鼓变成了西钟东鼓,这在我国古代建筑中非常少见。

“参天桧柏郁葱葱,臣相祠堂绀宇崇。”根深叶茂、万古长青的古柏是全国各地武侯祠的重要标识,民众以树喻人,寄托哀思,勉县武侯祠中同样名木丰茂。《忠武侯祠墓志》记载:“武侯祠与墓多古柏,祠凡64株,墓凡54株,相传为蜀汉炎兴元年所植。”54株象征诸葛亮享年54岁,64株寓意“八八六十四卦”,纪念诸葛亮创立八阵图。

自山门进入勉县武侯祠后,乐楼广场东西辕门之间的石板路,便是拥有2300余年历史的金牛古道,战国时期,秦军征蜀时万千铁骑就是沿此道一路向南。此后过牌楼、戟门、拜殿等进入武侯祠的主体建筑大殿,此为歇山式五间建筑,飞檐翘脊,斗拱重叠,正中神龛内便是正襟高坐的诸葛亮,凝目沉思,神情自若,有超凡入圣之感,龛下关兴、张苞分列东西,雄壮威武。

武侯祠最南端是观江楼,原址是汉江古渡口,登临可观汉江东去,望定军遥立。但见烟色苍茫之中,远方山色如黛,近处碧波似锦,沿岸诸葛古镇桥秀水清,榆柳成荫,楼阁林立如青峦叠嶂,游人徜徉自成画中风景,此处定期上演的民俗表演《出师表》,通过高科技光影技术,令观者驰骋于“天阴月黑闻战鼓,甲兵百万烟云中”的三国岁月。

“羽扇纶巾天下士,文经武纬后人师”“沔土一抔存帝业,汉江千里照臣心”……在武侯祠与武侯墓中,颇具特色、内涵深远的楹联及匾额题字灿若繁星,蔚为大观,令游人在古色古香的笔墨丹青中共瞻“一片丹心扶汉业,名垂后世万年秋”的诸葛遗风,顿生肃然起敬之感。

因修建年代最早且是刘禅下诏修建的官祠,勉县武侯祠又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墨迹颇多,现存楹联20余副,匾额30方,以嘉庆年间皇帝御书的“忠贯云霄”金匾最为珍贵;楹联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于右任所书“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高”及冯玉祥所题“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於遗迹万股清高”。

魏晋以降,以诸葛亮、刘备、关羽、赵云为代表的蜀汉英雄人物,作为“忠、义、仁、孝”的化身,逐步被纳入国家祭祀体系,位于勉县的武侯墓、武侯祠也成为历代官方祭祀诸葛亮的起源地和承载地,承担起“崇德报功”、伦理教化等重要宣教功用,1700多年来受到历代官方的修缮、保护。2007年,勉县诸葛武侯清明祭祀大典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勉县武侯祠中的90余通碑刻,记录了千百年来的修葺之事,其中唐贞元十一年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新庙碑铭并序”一碑,是目前全国各地武侯祠中最早的一通庙碑,记录了当时“众工群至、增以俊宇……翼翼新庙,日至而毕”的修缮过程;此外,以清雍正十三年果亲王允礼奉命入蜀过沔时重修武侯祠和嘉庆七年拨款维修的规模最大。

“果亲王以朱熹《紫阳纲目》中‘儒中之醇儒’一语赞扬诸葛亮,为武侯祠题写了‘醇儒气象’匾额。”张家笑说,在主持修缮工作时,果亲王还题诗一首:遭逢鱼水自南阳,将相才兼管乐长。羽扇风流看节制,草庐云卧裕筹量。丹心一片安炎鼎,浩气千秋壮蜀疆。庙貌嵯峨沔水侧,入门瞻拜肃冠裳。

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北联大内迁汉中。联大师生们对汉中经济水利、方志民俗、历史文物等开展田野调查,不仅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也意在激发同胞爱国热情和共御外敌之誓死决心。在勉县,师生们对三国遗迹进行了考察、清理、保护。

1938年起,联大历史学会师生从定军山下武侯墓、阳平关一路行至沔县故城、马超祠墓等。陆懋德教授在实地考察后写就了《谒定军山武侯祠墓记》《沔县探访记》等著作,他还辨章源流,详细考稽,撰成《汉中各县诸葛武侯遗迹考》一书,并写下“日月高悬出师表,风云犹护定军山。迄今故老留遗爱,丞相祠堂万古传”等多首诗篇。

亮节高风犹在目 后世共仰武侯忠

公元263年秋,曹魏以举国之兵攻伐蜀汉,其中钟会作为主帅,统兵十余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兵,“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这一禁令随后被世代传承,定军山也得以草木繁盛,形成了“森森翠柏围封庙,凛凛忠魂照古碑”之景。嘉庆年间汉中知府赵洵有感于此,写下了“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採,十里定军草木香”的怀古之语。

“于钟会而言,诸葛亮乃是疆场之敌。从敌方大将钟会的祭拜行为上,就能窥见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死后声名。”勉县武侯祠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郭曼曼说,作为忠臣良吏的代表,诸葛亮修身齐家,一生高风亮节,以文治武功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理想的化身,也是士大夫精神的典范,因此被后世推崇备至,尤其受到很多读书人的礼遇和敬重。

写下“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北宋大儒张载,15岁时曾到访勉县武侯祠。彼时,因为父亲病故,张载与家人在护柩回籍途中拜谒了诸葛亮,并于武侯遗风中参悟修身之道,写下了著名的“六有”,即“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武侯驻兵处,乃有读书台。遗址几千载,后人时一来。”武侯读书台是古沔阳十景之一,遗迹分布于勉县城外卧龙岗,“台高6米,周约30米”,后代文人多登临此地,作诗咏怀,瞻仰诸葛亮的“羽扇纶巾度,高山流水心”,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曾在汉中实现从戎之志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在饱受边患的南宋时期,陆游一生“心在天山”,志在“铁马秋风”。公元1175年,年近五旬的陆游被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为干办公事,得以到汉中南郑前线军营工作。深怀报国理想的他在诸葛读书台前追寻“隆中鱼水三分业,江山风云八阵腾”的卧龙遗风。在《游诸葛武侯书台》一诗中,他以“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之句称赞诸葛亮。

“尘埃出师表,草棘定军山”“最忆定军山下路,乱飘红叶满戎衣”……在后来写就的《剑南诗稿》中,陆游多次遥忆定军山,抒发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同时,陆游笔下“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也是千载以来民间祭祀诸葛亮香火不断的见证。

被后人称赞“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的诸葛亮虽位极人臣,但廉洁自律,淡泊明志,死后“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近乎裸葬,这为他赢得了百姓爱戴。在勉县,每年清明节和武侯忌日,周边百姓都会到武侯祠墓焚香化裱、磕头作揖。此外,每月初一十五,也有民众“各以愿憬,至庙祭祀”,民间甚至“饮食必祭,水旱灾疫必祷”。

“军山突兀接云烟,景仰遗踪展拜虔。”旧时来武侯墓拜谒者,除了携带香蜡、纸裱、贡品等,常常还会拎清油二斤,墓方收下集中归放,用于定期灌溉园中的柏树,使其遭久旱而不枯。此外,为纪念诸葛亮,民众多在武侯祠墓中选植桂花、紫薇、凌霄、白果树等良木,其中勉县武侯祠中一株400多岁的古旱莲,至今仍如期开花,长盛不衰,在全国亦是罕见。

“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尽的三列国。”在中国戏曲中,三国戏广为流传。在勉县武侯祠和武侯墓中,至今均存有重修于清代年间、用以戏班演出的乐楼。百余年来,每逢祭祀和举办庙会之际,自刘备、诸葛亮到五虎上将,魏蜀吴各路英豪便在此“你方唱罢我登场”——民众以“唱大戏”的方式知兴衰成败,叹三国群英。

“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在唱不完的三国戏中,尤以京剧《定军山》最具代表性,最早由京剧大师谭鑫培演出而成名,讲述了在诸葛亮智激之下,黄忠斩杀夏侯渊,最终成功夺取定军山的故事。1905年,60岁的谭鑫培在电影摄影机面前表演了该剧的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段,《定军山》由此也成为我国第一部电影。

至今,京剧《定军山》已被秦腔、川剧、粤剧、同州梆子等地方戏广为移植,久演不衰,与《失街亭》《空城计》《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等大批三国剧目一同,成为百姓缅怀英雄的主要载体。鉴于勉县与电影《定军山》之间的深厚渊源,2015年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之际,中国电影基金会授予勉县“中国电影之乡”称号,并在定军山刻碑以作纪念。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如今,以定军山之战和诸葛亮屯兵北伐大本营为核心景观,当地正建设全国知名的诸葛文化旅游目的地、三国军事文化体验地。未来,游客通过数字博物馆等创新方式,就可沉浸式遇见三国群英,于新技术的交相辉映中看见“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感受“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