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师 西安翻译学院优秀教师杨高峰:立足三尺讲台,书写不悔人生

西安翻译学院优秀教师杨高峰:立足三尺讲台,书写不悔人生

【编者按】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青年英才;他们秉持高尚师德,以身示范;他们专注教学科研,提升育人能力;他们坚守教育初心,勇挑育人重担。他们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国之栋梁的培育者,也是西译最可爱的人。

多年来,西安翻译学院教师始终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使命,教书育人,呕心沥血,敬业奉献,关爱学生、潜心育人,为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近期,宣传部将对学校评选出的2022年度“师德标兵”——李鲜花(2022年陕西省师德标兵)、毛青、张莹、杨高峰、张军、李晓楠、谢颖7名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以此激励全体教师以他们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西译教育事业和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杨高峰,教育学硕士,教授。长期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现任西安翻译学院教育学院“双师型”教师、校级教学督导、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陕西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主要承担《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来主持校级“名课”,陕西省高校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校级教研课题,陕西省社会科学资助项目科研课题;主编教材两部。荣获厅级教学创新案例一、二等奖各一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

“师德对一名教师来讲,其实是一种更高的追求,你只有做到完美了,这个‘德’才能体现出来。践行师德必须是发自于内心的,它不仅受制于个人理想,还有老师的良心和良知,当然也需要我们付出很多。”杨高峰教授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39年,这些年来,他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与人为善,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与梦想。

杨高峰教授认为,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自己的角色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师生之间是共同成长、相互促进的,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是课堂管理“第一责任人”,需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采取有效策略处理课堂问题,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再者,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要通过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出表率。同时,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掌握者。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必须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杨教授看来,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爱学生、会教书、严治学、多奉献;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内驱动力,更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平日里,杨高峰教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备课、做教学设计、更新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批改作业、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等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人格品质和学术风格践行着“一辈子当老师、一辈子学当老师”的信仰。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杨高峰教授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为学生批改作业,为此,他时常简单吃一口,就闷头工作,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他非常看重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我要保证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就能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进行讲评,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他们通过作业评价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

教学中,有些课程老师们已经重复讲了好几次了,但杨高峰教授却“从不吃老本”,每一次授课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当今知识的更新率非常快,我们一定要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讲的同一门课时间越长,心里就越忐忑,因为这门课它有很多新的知识点,这些都是教材和资料上没有的。”因此,每次备课时,杨教授都要翻阅大量资料,用笔记录下一些需要给学生补充的知识点。虽然是一名老教授,但是从做教学日历、教学设计到做PPT,他却一个步骤都不拉下,甚至比年轻人做的又快又好。每年暑假他也住在学校,坚持做学术研究、写教学大纲、检查学生的毕业论文。因为杨教授始终相信,做任何事情,努力是第一位的,只有真的下了功夫,用了心,才能做一名受学生尊敬和欢迎的老师。

学生心理的辅导者

杨高峰教授是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负责人,学前教育团队建设负责人,长期从事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如何培养徳、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人才,他有着深刻的理解。“自从教育部提出大学教学‘两性一度’后,我就在思考,大学教育要把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以科研支持教学变革。这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

杨高峰教授同时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利用这一职业优势,关心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创造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杨教授认为,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基础上的,而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尤其在疫情期间,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因为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他还主动参与心理社会服务,疫情期间曾主持开展对长安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系列活动。

青年教师成长的铺路石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除了在教育学院代课,杨高峰教授还担任校级教学督导一职,每年听课80多人次,通过反馈、交流,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进步。杨教授认为,教学督导这项工作对他来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督导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需要诊断把脉,这是第一位的,紧接着就要对症下药。由于每个老师的情况不一样,而年轻老师居多,我们就要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同时讲究平等公平,还要本着爱护、关心和鼓励的态度。

工作中,一些老师与教学督导之间会产生一些隔阂,有的老师认为督导很神秘、很可怕,是专门来挑毛病的。为此,杨教授就召集老师们开会,给大家讲督导的职责和标准是什么。他认为老师与督导之间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两者是一个共同体,如此这样,两者之间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情感纽带,督导才能起到该有的作用。

杨教授认为,老教师要甘当铺路石,学校的未来寄托在青年教师身上。老教师既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要义不容辞地承担培养年轻教师的重任。老教师基本上是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的系统化、整体性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年轻老师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而建构主义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年轻老师与老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学无止境,老教授也要通过听课,学习年轻老师身上的优点。有时候,杨教授自己也会听一些老教授的课,做到相互学习。他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型的教师,就要有一辈子当教师,一辈子学当教师的信仰;要有用尺子量别人长处和量自己短处的胸怀,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

杨教授的工作原则是严谨治学。“不用扬鞭自奋蹄”,他经常用这句话鼓励自己,用他的话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自觉习惯,习以为常了,这种习惯就像得了‘强迫症’。不是别人对我的要求和标准,而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有一次,杨教授的痛风复发了,脚上好像有1000个针在扎,走不了路,为了不耽误督导工作,他强忍着身体的疼痛,坚持从10号楼一步一步挪下来,走到教育学院,又从一楼爬到七楼去听课。同样,杨教授在担任教育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期间,通过他的努力,把一个“后进”党支部变成了全校“模范”党支部,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科研路上的攀登者

杨高峰教授认为,“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有很多现实问题仅靠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这就需要把教育实践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不断探索规律,再用理论指导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变革。近几年,他在教育学院主持了校级“名课”、校级教研课题、陕西省社会科学资助项目科研课题等,尤其是陕西省高校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据杨教授回忆,当时在省上答辩(陕西省高校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的时候,同组的还有陕西师范大学等公办高校,严格来讲,我们与陕师大不在一个档次,但在那个场合,我们是平等的。当年申请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也是心里没底,能不能做成,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当时我的观点是,成不成和做不做是两码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同心协力下,该项目最终顺利通过答辩,这不仅展示了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力,同时对我们的老师也起到了一个示范和鼓舞作用。

“我将把自己的命运和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

杨高峰教授于2016年9月初来校工作。“我选择西译的原因是,2007年我曾代表北京一所民办学校来西安翻译学院开会,丁祖诒老院长带着我们参观了西译校园。从那时起,我对西安翻体学院就有初步的认识。后来又通过观看新闻媒体和浏览宣传材料,加深了对西译的了解。”杨教授这样说道。加入西译已经6年了,他也对学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西安翻译学院是中国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丁祖诒教授是当代杰出教育家,中国民办教育拓荒者。西译示范了陕西民办教育的办学模式,引领了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是展示陕西深厚文化底蕴的一张靓丽名片。”

来校以后,杨教授感受最深的是,西译是一所有灵魂的大学,它以“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厚德敦行”的西译精神创造了中国民办教育的神话;西译是一所朝气的大学,美丽校园建设使学校办学环境日新月异。文化和学科专业建设使学校发展底蕴十足。他表示,我为能在西译当一名老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要在西译精神的鼓舞下、继续立足三尺讲台,努力书写不悔人生,成为年轻教师治学和奉献的榜样,青年学生学习和品德的示范。继续践行高尚教育理念,为学校审核评估和双一流建设贡献绵薄之力。”因为杨教授深知,一名教师,只有以主人翁的态度,把自己的命运和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才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此我将不懈努力。”杨高峰教授深情地说。(来源  西安翻译学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