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榆林 神木市:狠抓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神木市:狠抓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神木市按照“北牛羊、中南粮、沿黄果”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不同地理区域产业,通过规模化特色种植业、整合撂荒土地等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山地果园 村民致富新路径

关崖窑村位于神木市迎宾路街道西北方向32公里处,走进村里,路面干净整洁,路边绿树成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村集体千亩果园里,苹果树花争相绽放,蜜蜂来回穿梭在花朵间。这几天,村民们正忙着给果树施肥、疏花。

“我在外面打拼18年了,看到我们村这几年发展得这么好,我决定回村居住。”关崖窑村村民张继勤感慨地说,“过去村内道路不通,产业薄弱,村里留不住人。现在村里建起了千亩果园,规模化养殖场,村民在村内就可以就业,打一天工都挣200元。”

近年来,关崖窑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利用土地资源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合作社里打工。“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现在年收入能达到5、6万元,合作社打工和在家务农两不误。”村民张继虎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关崖窑村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修建高标准宽幅梯田3000余亩,其中种植山地苹果1650亩,苜蓿、玉米1280余亩;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存栏肉牛100余头,羊子700余只,使绵亘在黄土大地上特色种植业扎根结果。

“我们关崖窑村山地多,少雨,适合发展山地苹果,去年部分苹果树已经挂果,产量达2万多斤,果型好,甜度高。”关崖窑村合作社理事长张春生说,按去年挂果情况看,预计今年苹果产量能达10万斤,预计能有50多万元的收入。

此外,为了降低果园日常管护成本,在神木市乡村振兴局和迎宾路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670万元实施了一万余米的防盗网、500亩防雹网项目,有效控制了过往行人、野生动物和极端天气对果园的破坏。如今的关崖窑村从过去的贫困小山村一跃成为远近知晓的“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流转土地 转出广阔“钱”景

“这1500亩地,用机械几天就种完了,主要种的是黑豆和小杂粮。”这几天,种植大户袁成正紧锣密鼓在栏杆堡镇巴门沟村枣树洼小组承包的千亩宽幅梯田里耕种忙碌着。“这块都是土地流转,经过宽幅梯田的建设,全部能实现机械化耕作,大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南部乡镇土质好、土壤肥沃,适合种小杂粮及中药材。”袁成说。

近年来,神木市盘活思维、对症下药,积极开展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把恢复撂荒耕地生产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土地流转,让“块块地”变成了“整块田”,在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大型机械耕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增收扩渠道、乡村振兴添活力。

“这几千亩地,都是撂荒地,通过镇村商议,集中平整,以村集体名义承包给需要种植的农户,不仅可以恢复耕地,而且还能给村集体带来收益,增加村民收入,一举两得。”栏杆堡镇巴门沟村枣树洼小组组长王长榴说。

为进一步拓宽种植渠道,种植户袁成在种植小杂粮之外,还试种了受市场青睐的中药材等。“与北部镇街不同,神木市中南部镇街属于典型的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更适合柴胡和射干等中药材的生长。我试种的是北柴胡,它属于三到五年生作物。能看到地里有一些杂草,因为不能使用除草剂和其他化肥之类的,会影响药性。这块柴胡长势相当不错,旱地柴胡要比水地柴胡药性好很多,选择种植中药材‘钱’景相当好。”袁成说。

鼓励和引导种植户种植中药材,不仅可以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动周边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带动村民增收。“一亩柴胡收入在6000元左右,500亩大约在三年以后能收入300万元左右,效益相当可观。等试种成功后,可以免费给周边百姓技术指导,引领大家一同致富。”袁成说。

今年,神木市将始终按照“136”战略,深入实施一产革新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持续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神木市已安排衔接项目158个,中央、陕西省、榆林市各级衔接资金投入18161万元,为神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续写新时代神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