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赛 咸阳师范学院在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喜获佳绩

咸阳师范学院在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喜获佳绩

在去年结束的“田家炳杯”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决赛中,自咸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安宇柔、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生梁雨莎与国内所985、211学校学生一起竞争,从96所学校、271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数学与应用数学组全国一等奖、史组二等奖。宇柔是陕西参赛选手中唯一的全国一等奖。
据了解,田家炳杯赛是为进一步增强师范生专业技能,提高未来教师自身素质,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调动和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从教和乐教氛围。

没有努力就不要轻易说结束
生活中不轻易服输的性格,让安宇柔本就喜欢挑战。实习过程中认识的前辈用他们的经验告诉她,在学校的时候要忙起来,勇于参加比赛,锻炼自己的能力,总是会有收获的。“我自己也想在专业相关的方面有更好的成绩,走的再远些",而这次比赛就是很好的契机。
在安宇柔看来,大一、大二是对学科知识的积累,一步步夯实基础。在熟练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后,她开始注重教学技能部分的打磨。但一直都是自己学,很少参加比赛。这次比赛的经历,让她认识到自己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足,但依然很幸运前期的积累,以后会将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为成为优秀的教师不断努力。

“比赛恰逢疫情期间,改为线上举办,赛制也有相应调整,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抽题、讲课说课课件、教学设计制作、录制听课说课视频,作品上传这些工作,这些工作是环环相扣的,得一步跟着一步,节奏很紧张。并且线上比赛,对视频的格式、内容还有效果的要求都非常高,这对我造成极大的困扰。在这样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用短短的两天时间准备比赛的所有环节,同时要兼顾吃饭和休息,时间十分紧迫。
参加比赛的是来自全国各大师范类院校层层选拔出来的学生代表,竞争十分激烈,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反反复复的练习。因为极少面对镜头,生活中也很少拍照,面对镜头的不适感让我录制视频的时候非常紧张,心跳很快,心里仿佛有块巨石在压着,感觉时间走得慢极了,声音和动作十分僵硬……为了声音饱满我就自己一个人在空旷的教室大声练习,一遍又一遍,走廊上也荡着我的回声。为了呈现出好的效果,我把背的滚瓜烂熟的稿子修修改改,视频格式上有不懂的就在网上搜,请教之前的同学,比赛期间熬夜是经常的,不熬夜是没有的。”

讲完这些,安宇柔觉得那是她大学里最快乐、难忘、充实的日子,再过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会记得这段宝贵的经历。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紧张的层层选拔,虽然压力很大,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她没有理由去放弃,一直努力,一直走,总有一天能走到罗马中央。
从初赛时站上讲台的战战兢兢,连牙都在抖,到不断地训练和磨合后,站在决赛擂台上的她更加从容有底气。这一路走来,她很感谢张永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家人朋友的陪伴鼓励。

她谈到备赛期间老师们对她的帮助时,有些哽咽。“我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永红老师,她真的帮了我很多。张老师在国庆假期间放弃休息的时间辅导我,那几天一直在下雨,老师每天都会从家里赶来学校,有好几次来的时候身上都淋湿了,头发上挂着水珠……老师常常会在晚上熬夜帮我修改资料;会照顾我的自尊心主动给我讲一些特别小的细节;有时候找不到教室,老师就会在餐厅辅导我。张老师就像是母亲一样一直陪着我,不断地鼓励我,始终都对我很有信心。”
张老师在比赛期间给安宇柔的言传身教,让她直言“这就是我想成为的老师,我以后要成为她那样的人。”
老师的职责是神圣的,不经意间的某句话,某个动作,就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回忆完这些,再谈起拿到名次的心情,安宇柔表示“拿到名次我非常开心,就像把孕育的东西终于捧到了手上了的感觉,很激动。我往前迈了一步,很大一步。”
倾尽全力终有硕果,没有努力就不要轻易说结束。

比起结果,我更在乎享受过程
对于参加比赛这个想法的萌芽,梁雨莎表示,因为不想让大学生活中的时间就这样慢慢溜走,总得用一些过程来填满它,报名参加的校赛拉开了这段旅程的序幕。
在平时的学习中,她就热衷于参加一些师范技能的比赛,如“弘文杯”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等,并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提到,“先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再去参加技能比赛,这样才能将两者更好的融合,提升自己的能力。”梁玉莎认为,自己这次取得二等奖的名次,离不开在学校参加比赛的积累。

回想起准备比赛的过程,梁雨莎表示,“很难,真的非常难。比赛和平时讲课很不一样,平时讲课更偏向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但比赛更注重你的教态、语态、身态等等,是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我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也不会写教案,在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懂的情况下,从一个普通课堂转变为演绎型课堂并把它完美的展现出来难度是很大的,压力很大的时候,给妈妈打电话哭着说要放弃。”但是身边的老师朋友都很支持自己,自己也不甘心止步于此,“再付出一点勇气努力去做吧”,她就带着这样的信念一直走到比赛的终点。

“我不知道遇到的对手是谁,但我会拼尽全力,让我成为厉害的对手。线上比赛从抽题到上传作品只有72小时,我从老师办公室抽完题后就马不停蹄开始备课,一直到凌晨,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录制,我边备课边给自己说课,确保思路条理清晰和第二天的录制能顺利进行。当录制的时候发现视频不能剪辑时,我的内心很慌张,但由于疫情期间外面的制作公司不能进入校园,最后终于在同学的帮助下才解决好。线上比赛让我觉得最大的困扰就是面对镜头讲课要一次性成功,但因为没有学生互动,而且镜头给我有一种冰冷感,这样刺激不起我的热情,反倒更容易紧张。线上讲课的状态没有线下的那么直观,但线上起码我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而且我有很多的途径去查阅资料,这也减缓了我的紧张感。”

说到比赛的结果,梁雨莎语气轻松,“我当时心态还是很好的,比完赛的时候内心很平静,有种‘终于比完了,我终于解放了’的感觉。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我非常用心,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也得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得了奖是锦上添花,落选了也无伤大雅,我已经坚持做完了我想做的事情,这就很好了。”
在采访的最后,梁雨莎说她要特别感谢一个人——指导教师王永飞老师。
 “王老师是个特别温暖又严厉的人,比赛期间刚好封寝,王老师就帮我联系教务处的杜松松老师把我从宿舍接出去,怕嘈杂的宿舍环境影响我,就让我去他办公室。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细节,王老师怕我一个人想不出好的点子,还叫了我的两个朋友过来陪我一起讨论,这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其实老师家里也特别忙,但他还是会在我们讨论到很晚的时候关心我们有没有到寝室,真的特别细心。王老师,真的非常感谢您。”(来源  咸阳师范学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