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由我国当代杰岀教育家、民办教育拓荒者丁祖诒先生于1987年创办,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形成了以文、商科为主,外语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流民办高校。学校以准军事化管理,高质量教学的特点深受家长与考生的高度认可,在同类院校中有着要学习到西译的社会口碑!
“中西合璧” 坚持以活动促教育、学语言
西安翻译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并以“西译精神”为核心支撑。为了很好地贯彻执行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西班牙、韩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有1000余人赴国(境)外攻读硕士学位;有百余名师生先后赴东欧及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和国家公派留学,此举旨在推动本校师生在根本上了解国外的发展、思想与生活方式,以期更好地进行学习以及实践工作。

除此之外,学校还多次组织师生参加国际青年发展峰会论坛、开展专家分享交流峰会,并聘请欧盟议会首席议员 Robert George Karthus博士等多位国内外专家教授,不断提升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品质;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学校更是积极贯彻相关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外语、商务、旅游等专业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先后与匈牙利、俄罗斯、乌克兰、泰国等沿线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
同时,为了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发展,学校还根据自身特点及发展常态深化校企合作:与陕西省贸促会、阿里巴巴集团、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200多家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并同时与西北大学、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延安大学等省内大学建立帮扶关系。旨在形成资源共建、全程参与、互利共嬴的新型产教深度融合育人模式,提升学校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业的持续进步。
以最严苛的精神塑造最高水平的翻译人才
西安翻译学院可以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吸引众多学子的关注与驻足,这与它的“隐形logo”——“严格管理”是分不开的。
在西安高校圈,西安翻译学院的“严苛”是众所周知的,这是从学校创办初期就坚持的初衷:每周内5天的半军事化管理、风雨无阻的晨读、不能染红黄头发、在校必须戴校牌,上课时间不能待宿舍、以及驰名中外的西翻“敢死队”……
所有严厉的初衷背后,或许都是想竭尽所能,在莘莘学子的逐梦路上添把火!而在学校办学的漫漫征程中,这种严格也成为师生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同时,在“全封闭、准军事化”严格的管理模式下,学校趁着这股东风,积极创新“外语+专业+现代技能”培养模式的应用——创办《西安翻译学院学报》和《陕西终南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编辑岀版《西译文丛》和《终南文库》等系列丛书,引领50个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也正是因为如此,2010年至2013年,西安翻译学院的科研立项196项,其中省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6项;全院教师发表科研论文1139篇。其中英语专业学生为“2006年中国国际铅锌年会”和“2008年上海第十八届国际翻译大会”提供翻译服务,受到主办方的好评;更有郑悦在2008年“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决赛中获得冠军;张敏在2007年“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陕西赛区比赛中获三等奖以及王沛然获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杰出志愿者”称号。2010年英语、日语本科毕业生中有20人考上硕士研究生,分别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DePaul University商学院、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西北大学等院校录取。
业精于勤荒于嬉。没有一个西翻学子,在毕业时责怪学校的严格,相反,正是在那些松散的时候有人监督鞭策,才不至于在毕业时遗憾配不上所有的野心,辜负所受的苦难。
硬件设施配套全 全方位服务学生的学习生活
为了带给学生良好的生活体验,以便将更好的精力投入在学习中,西安翻译学院不断提升自身的硬件条件:教室里换上了可以用手触摸的智慧黑板、可以移动的桌椅;智慧多媒体教室,86寸液晶触摸一体机、智慧黑板与4台55寸液晶电视实现联动同投、红外互联黑板、录播系统与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等多管齐下;多栋教学楼教室进行了升级改造,200多间基础型智慧教室升级;每个教室都根据国家特色做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室,采用了主题式装修与一流设施的配套。这些都极大地便利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立体化,同时也让西安翻译学院早早地就站在了民办高校的前排!

所有的努力终不会被辜负,西安翻译学院所取得的荣誉也在印证着这一点。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西安翻译学院因其自己的“性格”与坚守,在前进路上勇攀高峰,不断挑战着“不可能”。

在未来,西安翻译学院将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继续弘扬优秀办学传统、强化办学特色,全面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实现“追赶超越”,把学校建成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一流民办大学。